日期:2025-05-07来源:
为进一步推动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创新发展,“中国昆虫学会第十一届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研讨会”于2025年4月25日至27日在扬州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昆虫学会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扬州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承办,邀请了来自全国50余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委会委员和专家学者参会。中国昆虫学会第11届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大学合成生物学学院学术院长王琛柱教授和应用生物学研究所教师赵小明教授应邀参会。
会议开幕式上,贵州大学副校长、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委会主任李飞教授和扬州大学副校长王承堂分别致辞。李飞教授表示,本次会议是专委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期待与会代表在扬州大学碰撞科研火花,共建学术高地。王承堂副校长简要介绍了扬州大学和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现状,并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
作为专委会原主任,王琛柱教授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委会的发展历程。他指出,专委会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在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同时,他对中国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强调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为农业病虫害防控提供科技支撑。
在学术报告环节,山西大学应用生物学研究所赵小明教授作了题为"飞蝗节间膜性二型性形成与产卵行为"的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飞蝗发育过程中节间膜性二型性的形成机制及其与产卵行为的关系,分享了团队在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该研究不仅为理解昆虫发育调控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蝗灾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此外,来自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云南农业科学院、江苏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报告专题涵盖昆虫发育调控、昆虫-植物互作、昆虫免疫与抗性、昆虫基因组学等研究方向,此外,还设置了研究生专场,为与会学者和青年代表提供了充分的学习交流机会。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昆虫学研究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不仅为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育创新成果提供了重要契机。为推动我国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迈向更高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撰稿人:赵小明
二 审:吴云彬
三 审:张建珍